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是团结全国刑事诉讼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其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6年,诉讼法学研究会分立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3年12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完成民政部社团法人登记手续,...
负责人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第三届理事会负责人名单

 

                               (按姓名拼音顺序排列)

 

会长(1人)

敬大力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

 

常务副会长(1人)

陈卫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副会长(15人)

陈瑞华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亚辉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厅长

     浙江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李玉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闵春雷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茂利  公安部副部长兼十八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长永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王晓东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

谢佑平  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熊秋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臧铁伟  全国人大法工委研究室主任

张建伟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左卫民  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秘书长(1人)

熊秋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第三届理事会负责人简介

敬大力,男,1958年2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吉林大学法学硕士。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反贪污贿赂总局副局长、职务犯罪预防厅厅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挂职),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曾兼任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兼任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检察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刑事诉讼监督专业委员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主任。出版《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检察实践论》《检察新说》等多部专著,发表多篇有关法治建设和检察制度的学术文章。

陈卫东,男,1960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检察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全国人大法工委立法专家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公安部特约监督员、司法部专家咨询委员。全程参与1996年、2012年、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法委司法体制改革方案的论证。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刑事诉讼法学》课题组唯一首席专家;著有《转型与变革:中国检察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刑事诉讼权能的变革与发展》《模范刑事诉讼法典》等10余部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中外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相关科研成果获评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证据协会理事。著有《刑事程序的法理》《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企业合规基本理论》等20余部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评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影响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百位法学家”。

侯亚辉,男,1972年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厅长、一级高级检察官。兼任中国法学会检察学会常务理事、刑事执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在最高检察院工作二十余年,长期从事检察办案及理论研究工作。先后参加成克杰、陈良宇、周永康、令计划、孙政才等一批职务犯罪大要案的侦查和公诉工作,获得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等表彰十余次。曾担任《刑事司法指南》执行主编、《刑事执行检察指导工作》主编、《新时代刑事执行检察重点问题研究》主编等,参加和主持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法学重点课题研究,著有《贿赂犯罪共犯问题研究》、《现代公诉权的行使与规制》、《职务犯罪监察调查与审查起诉衔接制度研究》等多部学术著作,在《法学》、《人民检察》、《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多次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两高”相关刑事立法、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的调研、起草、制定工作,学术论文和专著在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受到好评。

胡铭,男,1978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曾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内核心期刊,以及Criminology & Criminal Justice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审判中心与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逻辑》《比较刑事诉讼程序(英文)》等十余部专著。

李玉华,女,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企业合规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警监。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著有《刑事证明标准研究》等10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公安部津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闵春雷,女,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当代法学》副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刑事诉讼法学》课题组核心撰稿人。著有《刑事诉讼证明基本范畴研究》等代表性著作,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曾先后四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获得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称号。

孙茂利,男,1964年9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公安立法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组织、参与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反恐怖主义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大量与公安工作有关的立法和制度建设。主持编写了《刑法立法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精解》《刑事诉讼法立法司法解释规章规范性文件精解》《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释义与实务指南》《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释义与实务指南》等公安执法业务书籍。

孙长永,男,19648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等职。曾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出版《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中国刑事诉讼法制四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等学术著作16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文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计划(2016),获评“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06)、“重庆英才 优秀科学家”(2021)。

王晓东,男,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党支部书记、庭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高级法官。吉林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兼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G20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中心研究员、中国犯罪学会副会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优秀法官。曾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审判长、刑二庭副庭长。负责全国重大职务犯罪和部分经济犯罪的审判与指导。著有个人专著《止惑蠡见》、《贪污贿赂、渎职犯罪司法实务疑难问题解析》,合著数篇。主持起草司法解释二部,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入选《中国国家人才网专业人才库》。

谢佑平,男,汉族,1964年9月生,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毕业,法学博士。现任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1999年提名“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2003年获“上海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2004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8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出版个人专著3部,合作专著8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4个,在《中国法学》等杂志发表论文80多篇。

熊秋红,女,1965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诉讼法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挂职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著有《刑事辩护论》《转变中的刑事诉讼法学》等十余部学术著作,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评 “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姚莉,女,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导。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当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妇联、教育部巾帼建功标兵,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人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出版《反思与重构: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审判组织改革》、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等专著、教材10多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近200篇论文,并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代表性论著及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教育部、司法部、湖北省政府等优秀成果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项目数十项。多项咨政决策建议被省级以上领导机关批示采纳。

叶青,男,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法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专家,著有《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刑事诉讼证据问题研究》、《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问题研究》等10余部著作,发表法学类论文14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委托项目1项,省部级研究项目20余项,获评上海市第三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臧铁伟,男,19704月生,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研究生。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主任。从事三十多年立法工作,历任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法工委新闻发言人,曾任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年来参与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禁毒法、监狱法、引渡法等多部法律的立法工作,参与了相关法律释义编写、宣传工作。担任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大智立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立法历程》、《经国之本: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百年探索》副总编。主持召开了多场法工委发言人记者会,在媒体上多次发表涉法谈话、文章。

张建伟,男,1966年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厅副厅长。1989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2年、2000年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7年供职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0年至2003年执教于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挂职副厅长。著有《司法竞技主义——英美诉讼传统与中国庭审方式》、《刑事司法体制原理》、《刑事司法:多元价值与制度配置》、《论检察》、《证据的容颜·司法的场域》等法学专著,以及《刑事诉讼法通义》《证据法要义》等教材。学术随笔结集为《法律皇帝的新衣》《法律稻草人》《羞于称博士》《阿Q之死的标本意义》等。

左卫民,男,19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委政法委法律顾问。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出版《刑事诉讼的理念》、《实证研究:中国法学的范式转型》等著作十余部,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首批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