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是团结全国刑事诉讼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其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6年,诉讼法学研究会分立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3年12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完成民政部社团法人登记手续,...
杨鑫宇:少年买仿真枪被判无期,合理吗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0月20日

    当代司法体系的存在目的,不只是让犯错的人付出代价。公正、平等、合理,都是司法体系应当追求的目标。量刑应当符合比例原则和平等原则。
  10月18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布,由于之前的审判“量刑明显不当”,将再审名噪一时的“少年网购仿真枪被判无期”案。
  这起案件最初进入公众视野是在2015年4月。当时,被告因从台湾购买20余支仿真枪,被控犯有走私武器、弹药罪,一审被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福建省高院在二审中维持了原判。
  此后,不少法律界人士指出该案量刑过重,且对枪械认定标准的适用有不合理之处,应当适当轻判。他们认为,虽然被告的犯罪事实确凿无疑,但是量刑不合理同样是司法不公。
  本案即将再审的消息,无疑是令人欣慰和振奋的。然而,在网络舆论场中,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不管如何,被告的行为都违反了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了潜在危害,对其处以多重的刑罚都是理所应当的,被告纯属咎由自取。如果一个人确实有罪,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其施以多重的刑罚都不为过。至今,支持法院无期判决的微博评论仍然能够获得上百个点赞。
  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人犯了错就该付出代价”的朴素道德观念。然而,当代司法体系的存在目的,不只是让犯错的人付出代价。公正、平等、合理,都是司法体系应当追求的目标。量刑应当符合比例原则和平等原则。
  量刑的比例原则是说一个人所受刑罚程度应与犯罪危害程度一致,对于轻重有别的犯罪行为,量刑也应该有轻重的分别。“从严从重”的量刑思路曾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主导司法实践,虽然对社会治安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在本案中,涉事少年所购买的仿真枪支根本没有到手,涉案金额只有3万余元,有关部门在对枪支属性进行认定时采用的标准,远远低于能够对人皮肤致伤的木板射击实验标准。法院对其判处现行法律之下走私武器、弹药罪的最高刑罚,恐怕并不符合比例原则。
  另一方面,量刑应该符合平等原则,对同一类案件中的不同个案,对不同的被告,应该采取一致的量刑标准,而不能“厚此薄彼”。就在福建省高院宣布将对此案进行重审的同一天,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冯志明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他同样涉及枪支弹药问题。根据判决书的说法,冯志明私藏了4支真枪和549发子弹。这些武器的危险程度比福建少年购买的仿真枪不知高了多少倍。冯志明的量刑竟然比福建少年还要轻,这令人怀疑对福建少年作出无期徒刑判决是否违背了平等原则。正是冯志明案的判决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舆论风向,让舆论向支持该案重审的方向靠拢了不少。
  司法体系的健全,离不开量刑体系的合理化,而要将量刑体系合理化,必须要对有问题的司法个案进行纠错。我们应对忽视量刑公正性、主张一味从严处置的观点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