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是团结全国刑事诉讼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其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6年,诉讼法学研究会分立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3年12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完成民政部社团法人登记手续,...
蔡元培:认罪认罚案件不能降低证明标准
 

为了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提高诉讼效率,新一轮司法改革加快了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与探索。

然而,在推进这一制度改革的同时,学术界和实务界人士围绕制度构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最大的争议焦点莫过于证明标准的问题,即,在轻微的认罪认罚案件中,能否降低证明标准?换言之,对于尚未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轻微案件,能否在控辩协商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起诉、审判?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士认为,在轻微的认罪案件中,证明标准可以有所降低,以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例如,有学者认为,“如果在简易程序和速裁程序中仍然适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会造成诸多困境”。也有学者认为,证明标准的松动不意味着放弃实体真实和人权保障,只要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便不会引发冤假错案。

这些观点看似合理,实则经不起推敲。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我们应当坚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不得因为经过了控辩协商而放弃客观真实的底线。理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客观真实是我国刑事司法的正当性基础之一。尽管2012年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排除合理怀疑”条款,但通说认为仅仅是增加了对证明标准的主观判断要素,“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仍然是法定的证明标准。由于轻微认罪案件在实践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降低证明标准,便意味着客观真实在整个刑事司法领域的松动,这对我国现行的很多制度都会有一定的冲击力。

其二,在疑罪从无原则尚未真正确立之时,不宜引入“疑罪从轻”。在实践中,补充侦查、证据不足不起诉、无罪判决等制度均旨在确保疑罪从无原则的落实。然而,我国疑罪从无原则尚未真正确立,这一点从近年来频繁曝光的冤假错案中便可以得到印证。在这种情况下,降低证明标准实质上是对“疑罪从轻”的合法化,这会对我国疑罪从无原则的落实造成更大的障碍和危机。

其三,借鉴域外法治经验不能仅把目光停留在美国。目前的试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借鉴了美国辩诉交易的成功经验,然而,美国实行辩诉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疑罪和案件提速,而我国控辩协商的目的主要是案件提速。此外,辩诉交易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很大的质疑。并非所有国家都像意大利那般引入了美国的辩诉交易。例如,德国的刑事协商程序,便不是移植辩诉交易的结果,而是自生自发的产物。在德国,控辩协商的主要场域是相对不起诉案件,尽管控辩双方也可以就定罪量刑进行协商,但对法官没有必然的拘束力,法官依然要对案件的实体问题进行实质审查。除了控辩协商之外,德国还存在大量的辩审协商。

其四,允许疑罪协商意味着证据体系更加依赖口供,这容易导致“口供中心主义”的回归。侦查对发现案件事实有着决定性作用,我国已经确立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原则,随着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推进,侦查模式也正在从“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转变。如果降低证明标准,允许疑罪进行协商,无疑会加大对口供的需求,从而引发强迫、引诱等现象,侦查人员也不必再勤勉地搜集实物证据。如此一来,则会导致刑事侦查质量的日益下降。

综上,在未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构建中,案件的证明标准不宜降低,客观真实仍然是我们应当坚守的底线。

(作者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

来源:《检察日报》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