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是团结全国刑事诉讼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其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6年,诉讼法学研究会分立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3年12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完成民政部社团法人登记手续,...
“智慧司法与司法改革”研讨会顺利召开

【新闻来源】人大法学院

    2017年12月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诉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智慧司法与司法改革”研讨会在广州顺利举行。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社科院法学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法学会、广州市政法委、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江门市人民检察院等实务部门、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下设“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与证据制度”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主题报告、与谈与评议、自由讨论等三个环节。与会代表在自由讨论环节展开了热烈的研讨,紧扣智慧司法、司法改革这一核心主题,观点交锋精彩纷呈。中国人民大学诉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院长王轶教授以及刘品新教授、李奋飞教授、程雷副教授、郭锐副教授参加会议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诉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主持开幕式,广东省法学会会长梁伟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院长王轶教授,广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陈思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石佑启,腾讯安全管理部副总经理汤锦淮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轶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之后,大数据成为现实,算法不断得到改进,人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怎样让人工智能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人类所用,而不是称为人类所恐。今年九月份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未来法治研究院,就是要从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角度,全方位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给法治所提出的挑战,希望以它作为平台与国际进行平等对话,为中国的智慧司法和司法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会议研讨中,刘品新教授分析了智慧检务与以往自动化办公和网站建设的区别,分享了对智慧司法的范围、概念以及未来的观点。李奋飞教授对司法大数据的应用作出了归纳,认为在海量的数据空间中,各类数据关联、激活后,将对智慧司法的充分完善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程雷副教授认为,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办案,极大地缓解了司法辅助人员不足带来的困境,对于侦查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存在极大的促进作用。郭锐副教授提出,法学学者应充分参与到智慧司法的建设中来,需研究技术适用在司法中的范围,可对各国普遍认可的人类利益原则与责任原则予以借鉴。

    最后,陈卫东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他对智慧司法进行了如下概括:其一,方便当事人的述求,实现司法的人民性;其二,提高司法机关的诉讼效率;其三,增强了司法管理的能力;其四,促进了司法公正,尤其是程序公正。在当下,智慧司法的运用重点在于智能提示、类案运用而不能过多干预司法人员进行独立判断。对于智慧司法的建设与运用上,他还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在数据库的建立上应当注重公民信息的保护,应尽快完善信息方面的制度建设,明确信息的收集、使用与储存规范;第二,智慧司法的建设应规范有序地推进,建议中央司法机关尽快统一智慧司法的实施标准,尽可能避免投资上的浪费。

编辑:李妍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