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是团结全国刑事诉讼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其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6年,诉讼法学研究会分立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3年12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完成民政部社团法人登记手续,...
叶自强:法庭审判中的科学证据
 

 

《法庭审判中的科学证据》,叶自强著,全书238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法庭审判中的科学证据》是直接针对我国诉讼实践中的科学证据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发现和分析诉讼中的科学证据问题,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科学证据的收集、鉴别、排除和采纳的原则,反过来指导我国的科学证据的诉讼实践。我们将严格借鉴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经常采用的比较法和实证分析法,力图把结论建立在较为准确地对实证材料的分析基础之上,力求获得比较扎实的、可靠的结论,努力避免泛泛而论。它将为我国科学证据的研究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打下较牢靠的基础。

《法庭审判中的科学证据》研究了与科学证据有关的以下问题:心理测试结论中有效与无证据资格之间的冲突,即司法机关一方面承认该结论有效,同时又不承认它具有证据资格的自相矛盾问题;对同一人身伤害或医疗事故作出多次鉴定、损害鉴定结论的科学证据地位问题;不良法医鉴定体制与鉴定结论的科学证据地位之间的矛盾;我国举证责任概念的模糊性,即现行举证责任概念并不能解决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法院处理推定与举证责任的关系时,经常转移举证责任并做出错误判决的问题;推定的合理根据是什么;推定的性质是什么;推定与证据有哪些区别等。在研究过程中,《法庭审判中的科学证据》作者叶自强严格运用了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不少独创性的理论见解和司法建议,是一部理论性和务实性都较强的著作。

作者简介

叶自强 湖北仙桃人。1994年5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工作至今,主攻领域为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著作有:1、《民事证据研究》(2007年第2版):2、《民事诉讼法的新发展》(2008)。在法律出版社印行著作有:1、《民事证据研究》(1999年第1版、2002年第2版):2、《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2001);3、《中国民事诉讼法》(2004);4、《举证责任及其分配标准》(2005);5、《举证责任》(2011)。曾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全国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执行行为研究会常务理事。

本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国内外关于科学证据课题之研究现状

二 科学证据研究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 研究科学证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心理测试结论中有效与无证据资格的冲突

一 引言

二 心理测试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有效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三 心理测试结论在刑事侦查中的有效及其被滥用的危险

四 最高人民检察院高检发研字[1999]12号批复的问题

五 心理测试技术不是一项真正的科学技术

六 心理测试结论被赋予证据资格之前必须接受强诘问制度的检验

七 结论

第三章 同一人身伤害或医疗事故的多次鉴定问题

一 同一人身伤害或医疗事故多次鉴定的几则案例

二 同一伤情或医疗事故多次鉴定之主要特征

三 同一伤情或事故多次鉴定的严重弊端

四 法律上的缺陷

五 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及其鉴定结论的性质

六 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定位问题

七 举证时限对同一伤情或事故多次鉴定的阻遏作用

八 既判力原则对同一伤情或事故多次鉴定的阻遏作用

九 司法鉴定体制的问题与改革

第四章 法医鉴定体制与鉴定结论的科学性

一 引言

二 我们是否应当建立"一元化"的法医鉴定体制?

三 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第2款之分析

四 比较法上之考察

五 建立"多元化"法医鉴定体制的构想

六 适时调整法官的角色,严格依法检验鉴定结论的科学性

第五章 我国举证责任概念的模糊性问题

一 历史的回顾

二 《证据规定》第2条存在的举证责任模糊性问题

三 概念模糊的理论根源

四 法律要件分类说对举证责任定义,以及合同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影响

五 举证责任倒置条件下举证责任概念的模糊性

六 英美证据法上的举证责任分层学说

七 结语与建议

第六章 推定的一般理论

一 推定的起源与发展

二 推定的概念和性质

三 推定的观念基础

四 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

五 不可反驳的推定

六 结论

第七章 推定的不可逾越的"柴尔线"

一 什么是"柴尔线"

二 摩根对"柴尔线"的冲击和美国国会的裁断

三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推定条款之评析

四 我国《侵权行为法》中的过错推定与举证责任的转移

五 《证据规定》第七十五条所建立的法律推定与举证责任的转移

六 根据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所做出的事实推定与举证责任的转移

七 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 推定的根据与亲子鉴定

一 为什么要探讨"推定的根据"?

二 "推定的根据"之客观性

三 "推定的根据"之种类和作用

四 两个以上推定的根据之间的冲突及处理原则

五 同一案件中两个并不矛盾的推定之合理顺序

六 医疗责任事故诉讼中过错推定的根据

七 建筑悬挂物脱落致人损害诉讼中过错推定的根据

八 在亲子关系推定中须慎用DNA技术

九 通过法律推定界定亲子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十 结论

第九章 总结报告

一 课题预期执行研究计划的情况

二 研究成果的创新程度、内容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

三 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社会影响和效益

四 成果的不足以及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