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是团结全国刑事诉讼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其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6年,诉讼法学研究会分立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3年12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完成民政部社团法人登记手续,...
樊崇义 锁正杰 牛学理 吴宏耀 苏 凌:《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诉讼法学文库一)

[ 著者 ]:樊崇义 锁正杰 牛学理 吴宏耀 苏 凌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年4月 

简评: 

  诉讼法制是现代法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我国法制建 设的历程已经证明,诉讼制度是否存在、是否完善直接决定着实体法律的实际效力。更为重要的是,诉讼法制的完善程度如何,将直接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文明、民主和法治的程度,是区分进步与落后、民主与专制、法治与人治的标志。在现代法治国家,诉讼制度作为法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国1998年宪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我国司法体制,提出了新的纲领和目标。在此大背景下,通过增设新的诉讼制度以充实公民实体权利的兑现途径,通过完善现行诉讼制度以保障实体法律的公正实现,以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步伐,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诉讼制度的建构,与人们对诉讼原理的认识和把握有着密切的关系。诉讼原理是人类在长期的诉讼实践中,在大量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有关诉讼活动的规律性认识。诉讼原理在诉讼制度的建构及运作中起到的是高屋建瓴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了诉讼原理,才能建构较为完善的诉讼制度,才能够推动诉讼活动向 良性运作的状态发展。 

  《证据法原理与适用》是一本探讨刑事证据基本原理并将该原理运用于诉讼实践的专著,是作者多年科研和探索的结晶,而且,其中的一些见解已经 在法学界和司法实际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在本书中,作者试图从刑事证据法的哲学基础入手,同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规范法学的视角阐述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理论 ,以求能够对我国方兴未艾的刑事证据立法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新路。 

  积极探索一种新的证据法学体系是这本书的显著特色。在我国传统证据法学中,对证据制度的阐述往往包括“证据的收集”、“证据的审查判断”、“证据的运用”等原本属于诉讼法学研究范围的程序性内容,而另一方面,传统证据法学又往往缺乏对证据制度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使得传统证据法学理论体系缺乏一以贯之的主线。在本书中,作者试图在我国传统证据法学理论基础上重新构建一个崭新的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体系。即以刑事证据法学的哲学基础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紧紧围绕诉讼证明的真理性和正当性两条红线展开讨论,并将此种分析思路贯穿于传统的证据种类研究之中,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证据主要存在形式的证据资格问题和证明力问题进行梳理,从而将证据制度的基本原理融会、贯穿于整个证据法学理论之始末,使得整本书在逻辑体系上浑然一体。为了追求逻辑的严整,本书舍弃了许多我国传统证据法学理论中的内容,此种尝试是否成功尚有待来自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是本书的又一大特色。证据法学是一门实践性非 常强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门关于人类认识经验的法律学科。在我国,由于学 术界和司法实践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学术研究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在本书中,我们首先在作者的构成上已经看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影子。本书的四位作者中,有两名是来 自实务部门的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检察官,有三名则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写作时也十分刻意追求内容的实践价值。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所写的内容,对于一些纯属理论争论而不具实际意义的内容加以忽略,而对于那些与解决实践问题有关的证据理论,则不惜笔墨进行充分的论证。另外,本书还积极借鉴英美国家的案例教学法,将艰深的理 论问题与实际案例结合在一起,借案例说明理论,以理论评点案例。 

  本书在证据法学理论的研究中,还多有创新和突破,如对证据制度哲学基础的开拓性研究,法律事实观的论证,真理性和正当性的分析思路,证明标准问题等。 

目录: 

第一章 刑事证据法的哲学基础 
  一、诉讼认识的真理性 
  (一)查明真相与认识的相对性 
  (二)相对性与相对主义 
  (三)认识相对性的原因 
  二、诉讼认识的正当性 
  (一)正当性的必要性 
  (二)诉讼认识的正当性的含义 
  (三)诉讼认识正当性的意义 
  三、法律事实观 
  (一)法律事实观的概念 
  (二)法律事实观的意义 

第二章 刑事证据法的原则 
  一、证据裁判原则 
  (一)证据裁判原则的含义 
  (二)证据裁判原则的意义 
  (三)证据裁判原则的适用 
  二、直接言词原则 
  (一)直接言词原则的含义 
  (二)直接言词原则的意义 
  (三)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 
  三、自由心证原则 
  (一) 自由心证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二)自由心证与认识的真理性 
  (三)自由心证与认识的正当性 
  (四)自由心证制度的适用 

第三章 证据与证据规则 
  一、证据 
  (一)证据的定义 
  (二)证明能力(相关 性) 
  (三)证据能力(可采性) 
  二、证据规则 
  (一)证据规则的基本体系 
  (二)美国的证据规则 
  (三)日本的证据规则 
  (四)我国的证据规则 
  (五)相关性规则与合法性规则 

第四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解 
  二、证据能力:自白任意性规则 
  (一) 自白任意性规则的含义 
  (二)任意性规则的产生与发展 
  (三)我国的“任意性规则” 
  三、证明力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真实性 
  (二) 补强规则 

第五章 证人证言与被害人陈述 
  一、证人与证人证言 
  (一)证人 
  (二)证人证言 
  二、证据能力:传闻证据规则 
  (一)传闻证据 
  (二)传闻证据规则的内容与理由 
  (三)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 
  (四)传闻证据规则的近代变化 
  三、证明力 
  (一)证人证言的证明力特点 
  (二)证人证言的真实性 
  (三) 预防规则 

第六章 鉴定结论 
  一、鉴定结论 
  二、鉴定人 
  (一)鉴定人主义 
  (二)鉴定权主义 
  (三)我国的鉴定人制度及其实践 
  三、证据能力:意见证据规则 
  四、证明力 
  (一) 鉴定结论没有预定的证明力 
  (二) 鉴定结论证明力之审查 

第七章 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一、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一)物证 
  (二)书证 
  (三)勘验、检查笔录 
  (四)视听资料 
  二、证据能力:最佳证据规则 
  (一)英美法上的最佳证据规则 
  (二)我国的原件、原物优先规则 
  三、实物证据的证明力 
 (一)实物证据证明力的一般特点 
  (二)实物证据审查的一般方法 
  (三) 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的审查 

第八章 证明制度 
  一、证明制度概述 
  (一)证明的概念 
  (二)人类历史上不同的诉讼证明制度 
  (三)证明制度的构成 
  (四)证明的种类 
  二、证明对象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二)证明对象的特征 
  (三)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与证明对象 
  (四)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三、证明责任 
  (一) 证明责任的概念 
  (二)证明责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证明责任的性质 

第九章 证明标准 
  一、证明标准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 
  (二)证明标准的意义 
  二、证明标准的理论概括与争论 
  (一)客观真实说观点 
  (二)主观真实说观点 
  (三)法律真实说观点 
  三、外国立法中的证明标准 
  四、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明标准与适用 
  (一)法定的证明标准 
  (二)排他性标准 
  (三)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 
  五、程序法事实的证明标准 

附录:刑事证据法(研究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