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在 2016-01-09 00:00 提交
【新闻来源】人大法学院
12月19日, 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南京审计大学协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5”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行。论坛的主题是“食品安全治理:政策与法律框架”,旨在进一步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科学决策与法制保障。
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副局长魏传忠,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伟强,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査显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王伟,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广德福,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副会长郭喜良,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朱建明,南京审计大学校长晏维龙,苏州科技大学校长江涌,江南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召集人金征宇、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原召集人钟甫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管委会主任胡锦光等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和学生340余人参加论坛的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书记,国际学院、中法学院院长朱信凯主持。
刘伟校长在开幕式致辞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参与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历史和发展现状,回顾了苏州校区的建设历程以及在异地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取得的成绩。刘伟校长指出,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将有力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科学决策与法制保障进程。此次论坛聚焦这一重大议题,致力于推动全社会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共同关注,为中央及地方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刘伟校长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有着悠久的传统、一流的水平和广泛的社会影响,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设立“南方基地”,旨在提高中心的国际化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刘伟校长表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及南方基地愿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一起,携手合作,勇于创新,为开创国家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新局面而不断努力。
徐鸣副省长代表江苏省致辞。他对各位专家学者长期给予江苏省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简要回顾了江苏省经济发展概况与“扶贫会议”项目的进展情况。他指出,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努力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前,江苏省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健全,专项整治、日常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潜在的风险仍然存在,亟需理论指导与专家把脉。徐鸣副省长认为,营造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需要食品生产者做到诚信经营、良心生产;食品安全监管者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条例与法规,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媒体方面应当正确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健康消费。徐鸣副省长表示,江苏省政府愿意与中国人民大学以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的宏伟大业中来,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举行了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揭牌仪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与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为基地揭牌。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魏传忠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捐赠书法作品并与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伟强共同为书法作品揭幕。
开幕式后,论坛进入主题报告会阶段。主题报告会第一阶段由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主持。柯炳生、魏传忠、林伟、张旭东、朱信凯等知名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专家们表示,食品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地把握和审视。在当前形势下,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完善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法规框架、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与科技创新、加强全食物链视角的农业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柯炳生教授从不同的角度围绕“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的主题全面阐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他指出,目前中国食品安全工程建设向好,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日益提升。他分别从生产者良心生产、监管者完善法律、媒体正确引导、科研机构加强研发等方面对报告主题进行深入阐述,并着重强调在网络时代,媒体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时应做到客观真实报道、正确引导舆论,为食品安全建设营造健康稳定的环境。
魏传忠会长围绕“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进行全面阐释。他表示,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此,需要切实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全面增强社会共治的聚合力,以持续的努力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林伟局长就新常态下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解决办法发表演讲。他指出,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同时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新常态下,要在法律层面将共治确立为食品安全的工作原则,不断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的工作思路,从而推进食品安全治理的现代化。
张旭东副主任着重阐述了食品安全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他解释,坚持科技创新可以助力食品安全,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全面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综合治理。他呼吁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创新能力,强化食品质量控制,研发关键技术,实现领域内的重大突破,为食品安全的建设提供服务。
朱信凯教授指出,从“全食物链”的角度进行农业与食物管理的顶层设计,是发达国家共有的经验。针对当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的食物安全体系与战略,他强调,将传统的粮食安全战略调整为食物安全战略,从食物安全的高度对农业与食物行业管理体制进行顶层设计,是当前中国农业与农村改革面临的最大课题。
主题报告会第二阶段由南京审计大学校长晏维龙主持。唐园结、金征宇、胡小松、广德福、王伟国、韩大元等知名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专家们认为,推进食品安全治理,需要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分析,要切实落实“第一责任”,把食品安全“产出来”,要深度思考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问题,通过法治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唐园结社长作了题为“落实‘第一责任’,把食品安全生产出来”的主题演讲。他全面阐述了我国现在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总体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隐患与不安全因素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他指出,企业应履行好社会责任,把食品安全生产出来;同时,管理者、媒体及消费者都应承担其各自的责任,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金征宇教授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他指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逐步健全,风险评估的能力显著提高。他还表示,追求天然永远符合人的本性需求,我们的食品将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经济与文化的融汇。
胡小松教授以“食品安全的迷与思”为主题展开演讲。他认为,当前消费者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却日益缺乏安全感。归根结底来说,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是消费者信心缺失问题。他呼吁,媒体应遵从真实性原则,政府应履行好各样责任,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拾信心。
广德福巡视员在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他表示,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系列问题,需要走“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体系化”的发展道路。他通过详实的数据论证了中国农产品“稳中向好”的基本发展形势,指出中国农产品的“中国梦”并不遥远。
王伟国主任从作为制度的社会共治、作为愿景的社会共治、作为现实的社会共治三个方面来谈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问题。他表示,社会共治是一种崭新理念,是一项重要政策,是一系列法律制度,是值得追求的价值目标。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是食品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的根本举措,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是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根本提升的重要标志,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试金石。但要清醒地看到,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韩大元教授在报告中提出要通过法治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战略。他表示,中国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和挑战是缺乏公共的价值观,这需要通过法治来凝聚社会共识来解决。法治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把权力和义务明确化,从立法和执法角度赋予人民生活以确定性,从而降低国家治理的成本。作为个人,我们需要尊重食品安全法,尊重环境保护法,在法治的推进中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当天下午,会议以三个分论坛的形式同时举行,分别由南京农业钟甫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林承铎副教授、胡锦光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曾寅初教授、莫于川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周应恒教授,江南大学吴林海教授,浙江大学周洁红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张明华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周清杰教授、刘筠筠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安全战略”、“食品安全治理与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法律框架”等主题进行了发言。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王建华副主任、江南大学徐立清教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综合处姚魁副处长、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汪春鸣副院长等对嘉宾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论坛旨在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为人文社科领域提供交流思想、研讨学术、关注社会、求解难题的平台,目前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年一度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论坛,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标志性的学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