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在 2016-08-08 00:00 提交
【新闻来源】人民大学法学院
2016年7月8日-9日,以“新中非合作背景下如何建立中非法学院间切实有效的合作机制”为主题的2016中非法学院院长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南非开普敦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普通法中心承办,会议旨在建立中非法学院院长间的直接对话,增进中非法学院校的相互了解,建立中非法学院间切实有效的合作机制,加强中非法学教育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中非法律人才,为推动中国与非洲各国在经济、贸易、金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提供坚实的人才后盾。来自于南非开普敦大学法学院、比勒陀利亚大学法学院、肯尼亚斯特拉斯摩尔法学院、纳米比亚大学法学院、尼日利亚伊洛林大学法学院、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法学院、津巴布韦大学法学院、埃塞尔比亚大学法学院、加纳海岸角大学法学院等在内的10名非洲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7月8日上午,为了增进中非法学院的相互了解,为日后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本次会议设置了中非法学院展示与自由交流单元。该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姜栋副教授主持,各法学院代表自由参与,展示本学院风采。本单元特别邀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William Alford教授远程致辞,令人耳目一新。William Alford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哈佛法学院长期保持合作关系,他也非常愿意和中非其他法学院开展交流。中国和非洲的关系于世界而言非常重要,他非常欣赏这种关系并长期关注中非关系的发展状况,并希望中非能加强合作。他提到,哈佛法学院有非常多的非洲和中国的学生。他表示很高兴和中非法学院相互交流,希望哈佛法学院日后能参与到中非法学院的合作中来,为合作增进价值。在该单元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湘潭大学法学院、尼日利亚伊洛林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法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法学院、苏州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肯尼亚斯特拉斯摩尔法学院等中非法学院校代表纷纷介绍了各自法学院的相关情况,现场气氛热烈。
7月8日下午,本次会议的开幕式正式举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教授、南非开普敦大学法学院院长Penelope Andrews教授和韩大元教授分别在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副院长时延安教授主持。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教授代表中国法学会欢迎非洲法学院嘉宾。他指出,中非关系源远流长,近年中非的合作更为密切。他表示中非合作需要了解中国法、非洲法以及国际法的高级法律人才,而中非院长论坛是一个重要的合作机制,希望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促进中非法律人才培养、法律交流合作逐步适应中非关系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中非友谊架设法律桥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需要更多的交流合作。2015年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会议上提出的中非在十个领域加强合作,为中非法学院的合作指出了方向。本次论坛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召开的,将围绕中非法学院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展开讨论。而中国人民大学先已与多个非洲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她指出,交流能够推进合作,并预祝此次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开普敦大学法学院院长Penelope Andrews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非常高兴能参与到中非法学院院长的对话来,希望通过中非法学院院长会议这个平台加强中非法学院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在致辞中对参加此次会议的中非法学院院长们表示感谢,尤其是远道而来的非洲院长们。在2013年南非开普敦举办的第一届中非法学院院长会议上,参会各院长提出中非要加强交流,而法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告诉法科学生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他指出,只有建立在文化多样性的法学教育才是完整的,以此为基础的价值观才是全面的。他希望,院长们站在全球化的视角,审视法学院的价值与使命,寻求超越国界的交流平台,分享全球的价值。要进一步扩大第一届会议上成立的中非法学院联盟成员,加强相互合作和交流。他同时倡议建立“中非法学教育交流基金”,支持更多的非洲同学来中国进行交流,鼓励中国学生去非洲交流。最后,他表示,希望中非的院长们积极寻找合作的机会,共同促进中非的合作。
7月8日下午和9日上午会议分别就“中非法学院交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中非法学院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新机遇”、“中非法学院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与途径”、“中非法学教育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综合讨论:中非法学教育的未来”等主题开展了研讨。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中非法学院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由北京大学副院长王锡锌教授和南非开普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Waheeda Amien教授主持。
南非开普敦大学法学院院长Penelope Andrews教授做了主题为“中非法学院间的合作:从与中国以外的法学院合作中吸取的经验教训”的演讲,她在演讲中指出了中非合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语言、课程分布、学生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如何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湘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朱伟东,做了“中非法学交流与合作:过去、现在与展望”为主题的报告。他指出中非商业合作推动了法律领域的更多合作,双方频繁的经贸导致了一些法律纠纷。中非都很重视法律的合作,但法学院之间尚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对于双方的法律交流而言,应当集中以下方面:第一是针对双方的经贸问题提供法律建议,以促进中非的经济贸易合作;第二是要提高中非合作的关系以建立民间商务合作的关系;第三要加强刑事方面的合作。
肯尼亚斯特拉思莫尔法学院院长Luis Franceschi教授做了“东非法学教育质量, 为法学教学改革奠定基础”为主题的报告。他指出,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法律工作者为普通民众提供法律服务,而肯尼亚是一个去集中化的国家,需要更多的法律工作者。但现在肯尼亚法学教育面临着缺乏优秀师资、高额的学费等问题。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要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状态,法学院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教育的机会,让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此外,法学院还应当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的机会,给他们打开学术研究的大门。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原院长杨士林教授以“对非洲留学生开展法学本科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教授非洲学生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因汉语不通而面临的生活问题、缺少英文教材、缺乏双语的师资人才、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很难适应学生的需要、对非洲学习的学生的管理和服务等。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Anton Kok教授,在“当前南非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为主题的报告中他介绍了学位认证、课程设置等问题。他希望在本科教育阶段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法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他也希望能够改变教育的人口结构。另外,他提到需要有合适的教育体系,并且将法学教育定位在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以国际的标准衡量学生的教育水平。
最后,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亮教授以“对中山大学法学院与非洲法学院合作交流的思考”为主题,他表示,中山大学希望加强和非洲国家法学院在硕士教育的层面的合作,加强中非间的合作研究和交流,并且就具体的法律问题展开研究和交流。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非法学院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新机遇”,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和埃塞俄比亚贡德尔大学法学院院长Kelali Kiros Negesse教授共同主持。
湘潭大学副校长廖永安教授发表题为“一带一路战略助推中非法学教育交流合作新发展”演讲,指出中非传统友谊为中非法学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中非法学教育交流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并提出发挥中非合作论坛以及中非法律论坛在中非法学教育交流合作中的平台保障作用,将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在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一批中非法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等一系列举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石静霞教授发表题为“中非法学教育: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机遇与挑战”,向在座的非洲院长介绍了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在此背景下中非法学教育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及挑战,强调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有助于促进中非法学教育的互助交流,只要双方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中非法学教育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尼日利亚伊洛林大学法学院前院长Abdulqadir Ibrahim Abikan副教授发表题为“从非洲角度探讨如何扫除中非法学院合作的障碍”,Abikan 教授指出中非法学教育在合作中面临着地理位置相距较远,语言差异等障碍,强调加强中非法学教育有助于建构新的国际法律关系,虽然面临重重挑战,但应充分发挥约翰内斯堡宣言平台作用,严格遵循宣言中的原则和规则以推动中非法学教育的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院副院长丁相顺教授发表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比较法学教育的发展”的演讲,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非贸易合作,也刺激了法律服务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对跨国法律服务人才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加强比较法学教育建设,有助于填补跨国法律人才短缺。丁教授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亚洲校园”项目和“国际比较法”法律硕士项目为例,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培养跨国法律人才方面的经验。首先注重语言培训,这两个项目的课程均为英语授课;其次加强对其他国家法律的学习和了解,辨析不同法域制度的异同,促进对不同法律体系的了解;另外,注重培养沟通技巧,开设法律实践技能课程,促进与国际律师及客户的交流和沟通。
第三单元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教授、津巴布韦大学法学院院长Emmanuel Magade教授主持。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副会长、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女士,以“中非民间商会情况介绍”为主题做了报告。首先她介绍了中非民间商会的建设概况、工作要旨、主要活动内容、业务范围及发挥的作用等内容。最后,她提供了相关建议,认为在合作过程中应当注重符合当地需要,因为非洲很多国家属于不同法系,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只有重视实际,才能更加和谐地处理解决问题。
海岸角大学法学院院长P.E. Bondzi-Simpson教授,以“中国—加纳商业关系的法律环境”为主题,主要围绕双边投资协议并就相关法律环境进行集中阐述,同时提及相关思想方面转变的重要性。他认为,中非的合作关系是基于相互需要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要重视原则问题,就像只有明白“篱笆”的重要性,才能有更好临边的关系。
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左海聪教授做了“中非法学院合作——以国际法为重点”为主题的报告。他指出,近年来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一带一路”政策实施之后,各国之间互联互通,跨国界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这值得我们思考。法律问题的重点是国际法中的商法,这是国际法中的专门法,他指出,要尊重各个国家的商法,因为法律可能成为跨国际贸易的障碍,只有重视统一商法,才能进行更好的商业交流。他指出解决该问题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入:第一是加入统一的商业条约,如国际货物买卖公约;第二是遵照货物运输的规则,如国际海上货物运输规则——鹿特丹规则;第三是采纳国际商业惯例;第四为是否运用UNIDROIT;第五是同样的国际条约的法律解释,影响的法律应用。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主任郑宁副教授,以“法律与传媒、合作与发展”为主题做了报告。她指出,现在各法学院普遍存在法学院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实践需求的问题,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如何融合是需要重视的。她提出应当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并强调法律媒体结合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由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苗连营教授和肯尼亚斯特拉思莫尔法学院院长Luis Franceschi教授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万猛教授做了“对非洲法律人才的培训及其启示”为主题的报告,他指出,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法学会合作成立了中非法律研究中心,很多相关的建设活动都得到中国法学会的大力支持。北京外国语大学还与非洲法律人士进行多次交流,对其了解中国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法律历史、解决一些彼此关切的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并在多项活动中寻找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渠道。最后,他阐述了自己对未来中非法按学院合作的想法:非洲的法学院在非洲法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设立中非法律联合研究中心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联合研究中心是走进非洲,感受中国的重要方式。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签订一些合作协议,加强合作。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法学院院长Hamudi Ismail Majamba教授做了主题为“中国和坦桑尼亚法学教育的协同增效效应”的报告。他首先提及中非双方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并在很多方面有协同效应,对于如何获得法律教育协同效应,他认为首要的是找到切入点。要清晰地认识到非洲各个国家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并在差异中找到协同。其次,坦桑尼亚法律教育是由政府机构来管理,此外也还有法学会来监管法律教育。而法学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政策的制定。要加强对于本科硕士博士的教育以及法律职业者继续教育。第三,应当加强中非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组织在这中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课程设置上应当更灵活,设置与中非合作相关的课程,注重多元化,寻求共同点。最后他提到,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多,重点是双方是否重视,把精力投入其中。除此之外还有财政方面的支持,希望各界能理解中非合作重要性。他也希望像今天这样的院长会议能长期举办,变成长久机制。
湘潭大学法学院蔡高强教授做了主题为“发挥孔子学院在中非法学教育合作与交流中的作用”的发言,探讨了发挥孔子学院作用以及怎样发挥孔子学院的作用等问题。他提及,近年来孔子学院在非洲地域分布不断扩展,汉语推广效果显著,发展也获得了极大拥护。孔子学院由语言教学向中国文化传播转变,由单一文化需求向服务经贸需求转变,由抽象的文化传播向合作共赢价值传导转移。他建议,可以通过改革孔子学院中方管理机构,优化孔子学院的人员结构,增加法学师资和法学志愿者;科学设置孔子学院的课程体系;改革孔子学院教学模式实现汉语教学与法律文化的融合等来促进中非法学教育交流与合作。
埃塞俄比亚贡德尔大学法学院院长Kelali Kiros Negesse教授,以“中非合作:法学的战略举措”为主题,重点阐释了法律研究方面的战略举措和当今是最好的进行中非合作时机的原因。首先,他从中非关系背景入手,分析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原因。其次,他还提及了法律教育方面的相关问题。最后,他还提到国际贸易、多边贸易的正当处理方式。他认为,非洲各国还需加强对国际组织的信任,树立双方互利互需,双向双赢的意识,法律教育也应融合其中。
第五单元由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泽涛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朱景文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申卫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石佳友教授、尼日利亚伊洛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Abdulqadir Ibrahim Abikan副教授、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Anton Kok教授等参与讨论。
朱景文教授表示此次会议谈论的是法学教育的未来,未来建立在过去与现在基础上,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援助者,先进国家的教育应该与本国实践本地背景相结合,与当地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焕发活力。现在一带一路的建设问题,世界各个国家都在谈,这无疑是中国三十多年改革的重要成就,我们主张合作共赢,强调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中国绝不做超级大国。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申卫星教授主要谈论法学教育国际化的含义,他认为各国法律应当相互借鉴吸收,法律合作并不是控制,法律是地方性的,我们要使法律成为“活法”,让法律作为一个社会要素,能动地推动社会发展,并接受经验教训不断学习。中非各方的充分交流可基于比较法的借鉴与学习。合作是双向的,我们应了解各地的法律,拓展合作空间。而这种合作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我们要重视实际的需求,而中非法律的研究所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石佳友教授提到非洲法语国家法律研究中心在商法领域的研究,其中关于法律一体化的法案,很有成效。他从中得出以下几点想法:第一,希望可以设立示范法,使之成为其他国家的立法借鉴,这个想法也得到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支持。当然非洲领域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第二,非洲的人权法院是了不起的成就,非洲人权宪章、迁徙自由等等都是十分先进的。除了重视法律体系的融合,还应重视意识形态上的融合,重视超国家的条约公约方面,促成一体化3、中非双方有很多共同性,且都处于转型期,有许多相同问题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从政府、组织、个人各个方面促进法律交流。
尼日利亚伊洛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Abdulqadir Ibrahim Abikan副教授认为应该把法学教育放在社会背景之下。教育的模式应提高接受度、教学质量,扩大接触的知识面,通过课堂实现这些目标,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在这个领域做到有质量的教育,只有这样的协作才会有一定的成效。此外,要重视对对方的法律的学习,并细化到课程的设置、扩展范围以适应法律的不断变化,教学要不断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Anton Kok教授提出, 未来的法学教育,应从政府学校的角度,对法律进行远景建设,使学生接受更好的培训。当下这种全球律师、全球化人才的需求,对课堂的评价体系以及资源优化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不同学校之间有很大差距,我们应努力弥补这种法学差距,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法律的融合,全球化的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闭幕式上,南非开普敦大学法学院院长Penelope Andrews教授表示,这是讨论中非双方法学院发展的很好的机会,她表达了对承办方中国人民大学法院和参会各法学院代表的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一直都重视中非法学教育的交流,在研究会网站中也将设立中非法学教育特别版块,大家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分享网络资源、公开课资源等等。他希望中非法学院院长会议能成为固定的交流机制。
会议决定论坛将每两年举办一次,成立论坛秘书处,设在人大法学院。定期出版“中非法学教育”期刊。
(文/史海潮 姚璐,编辑 曹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