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在 2016-11-24 00:00 提交
【新闻来源】中南大学法学院
2016年11月6日,由中南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高端论坛在长沙顺利召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仁山教授、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云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郭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丽英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简基松教授、兰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光华教授、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本存教授、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敖双红教授、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黎四奇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欧福永教授、湘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欧爱民教授、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益灯教授、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毛俊响副教授,以及来自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的教师、留学生和留学生培养管理工作人员共计4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高端论坛代表合影
会议在陈云良院长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序幕。陈云良院长提出,目前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双一流”建设,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标,留学生的招收数量、生源结构、培养质量是考察一个学校是否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强国的标准。一个强大的优秀国度一定是其他国家优秀青年向往的地方,随着中国的日趋强大,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年轻人来留学。我们召开这个会议既是应“双一流”国际化战略的需要,也是应强国战略的需要。中南大学法学院一直注重通过教学和科研创新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要,这次也希望通过在全国第一次召开这样的会议服务两个战略,推动全国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水平。
“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高端论坛会议现场
会议以“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为核心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由陈云良院长主持,围绕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与模式深入讨论,刘仁山、郭雳、秦天宝、刘光华和张金蕾五位教授进行了主题演讲。
刘仁山教授以“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为题进行了发言,他指出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要进行分类。目前留学生与国内生实行同样的培养模式,不符合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宜对留学生采用项目培养制,而且培养时间宜缩短为2年。其次,对留学生的培养既要符合学校本身的需要,又要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刘仁山教授认为,留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但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挑战,留学生的管理工作要与学校需求衔接,并且有必要为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课程。
刘仁山教授发言
郭雳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留学生培养实践的内容。北京大学留学生工作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为基本方针。根据郭教授介绍,北京大学对留学生采取了教学班与活动班结合、单独管理与集中管理结合的趋同管理培养模式,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的培养方案。但郭教授也坦言,留学生培养工作也存在着生源质量不高、招生与培养环节脱节、留学生融入感不强、毕业论文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郭雳教授发言
秦天宝教授首先介绍了武汉大学法学院留学生工作的相关情况。他说,武汉大学法学院培养出了一批知名留学生校友,如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可见留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性。秦天宝教授提出对留学生的培养要做好四个结合:国家需求与学术标准结合;专业学习与人文情感结合;专业学习与后勤服务结合;对外教学与对内教学结合。
秦天宝教授发言
刘光华教授发言的题目为“新时期国家战略目标与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定位”,他认为新时期对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的定位是让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而该定位的前提是我们要知人、友人、爱人。至于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的方式,刘光华教授赞同根据国家战略、国家目标进行培养。根据近期的“一带一路”战略,可以采用项目培养制或订单培养方式;在中期目标上,可以把我们国家成功的制度经验总结与分享;远期目标就是人类利益共同体。最后,在检验标准问题上,我们对留学生的培养要先成人,然后成事,再成功。而要让留学生真正学有所成,要求他们学好中文是基础条件。
刘仁山教授发言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张金蕾副教授以“法学专业特色院校国际海法人才留学生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探讨”为题进行发言,介绍了大连海事大学的特色培养方式。该校根据留学生具有航运实务经验背景和法科教育背景的不同,同时注重航运实务知识及法律知识的培养。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而在基础课之前还设置了留学生导入课程,作为对中国背景文化的补充。在实践环节,学校经常带留学生去教学实习船认知航运实务,组织留学生旁听相关案件审理,并主动为留学生联系实习单位提供实习机会。
张金蕾副教授发言
第二单元由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敖双红教授主持,围绕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过程,简基松、毛俊响、欧福永、欧爱民、张丽英和黎四奇六位教授进行主题发言。
简基松教授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对留学生培养的课程建设做了深入探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为硕士留学生开设了国际法与比较法英文试点课程,而且今年计划扩展一个新的领域——知识产权法试点班。简教授认为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应该以中国的法律为主,将来还有必要开设法律汉语、中国法概论、法理学等课程。为了实现留学生的培养目标,该校提高了任课老师的任课门槛,海外留学归来或者具有英语和法学双学位及在国外访学的老师才具有申报英文课程的资格。而且,为了提高老师给留学生授课的积极性,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英文授课老师的待遇。此外,法学院还打算与国外院校、其他学校优秀的海归老师合开新课程。课程评审方面,他们考虑邀请其他兄弟院校留学生管理课程负责人进行评审,而在质量监控方面则采取听课方式,包括带领留学生去其他学校听课,以提高教学质量。
简基松教授发言
毛俊响副教授发言的题目为“留学生培养目标指引下的课程体系改革”,他认为要达到让留学生知华、亲华、友华、爱华的目标,首先要让留学生知华。但现在存在着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养过程、留学生管理与培养目的不匹配的问题。毛教授认为培养方案不必过于细化,但一定要分类培养。可以建议教育部或相关部门统一为留学生编订一些浅显易懂的文化书籍,增加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其次,应该开设专门的中文写作课,提高留学生的中文写作水平。再次,要带留学生去中国的社区、法院等进行实践,增加他们对中国社会的了解。最后学校应该加大自主招生力度,提高生源质量,而且考虑到教育国际化的问题,鼓励留学生在海外期刊发表英文论文。
毛俊响副教授发言
欧福永教授在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留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就法学专业留学生的培养应该注意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第一,应该把法学专业留学生的预科教育制度落实到位,将自费留学生和其他民间资助留学生纳入在内,增加留学生的基础知识。第二,加强法学留学生法学课程与教材建设,了解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同时也要了解国外的相关课程的建设情况,针对留学生的特性设置课程,此外,增强中外制度的互译互通能力是法律课程建设的关键。第三,丰富课程内容形式,安排实地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法律实践的理解。第四,了解学生动态,做到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第五,建立统一标准的留学生入学评价体系。第六,优化留学生的生源结构。第七,创新研究生制度管理体制,采用趋同管理模式。第八,加大投入完善留学生设备发展的社会环境。第九,紧密联系离校来华留学生,做好校友工作,达到传播学校文化,推广中国教育的目的。
欧福永教授发言
欧爱民教授发言的题目为“法学留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欧教授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湘潭大学法学院留学生工作的情况,制定了相关培养方案,整合了师资力量,对留学生以导师个别辅导为主,辅之以相关课堂课程。其次,本校留学生培养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留学生人数少,难以形成有效管理模式,进而导致相关的管理制度缺乏;留学生汉语基础差、中国法基础薄弱,难以授课;师资力量缺乏,难以承担给留学生上课的任务。针对学校现存的问题,欧教授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改变观念,要对留学生进行一体化管理,加强学习性和纪律性。第二,提高留学生准入门槛,增加相关汉语水平测试。第三,将留学生纳入正常管理,及时全面地了解其动态。第四,提高师资力量,通过整合师资力量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第五,开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等。
欧爱民教授发言
张丽英教授和黎四奇教授都就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与国际化战略进行了发言。张丽英教授认为教育国际化主要有四种模式:自然人流动、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远程教育。我国对自然人流动审查较严、对境外消费不做限制、对远程教育不做承诺,而商业存在主要就是合作办学。通过分析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学生申请学校时主要依靠网络申请,因此我国应该提高留学生网络申请比例。此后,张教授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针对留学生培养开设的一系列特色活动,例如小语种兴趣班、各国文化论坛、法律沙龙等,并为留学生设计了补充方案,以文化代政治,促进留学生全面发展。而黎四奇教授主要就语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黎教授认为,我们的观念、传统风俗习惯都凝聚在我们语言里。留学生来我们国家交流,如果语言都不会,何谈传承文化?因此,留学生的汉语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可以分档次,不能因为汉语难就不做要求,留学生会汉语是最基本的要求,用汉语写论文也是要求之一。
张丽英教授发言 黎四奇教授发言
自由讨论阶段,各位之前未做主题演讲的教授及与会者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中南大学法学院的留学生Jerry同学进行了发言,其代表在场留学生对各位老师的关心表达了敬意和感谢,并表示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付玉明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认为,我们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将人才引进来是当务之急,然后再去讨论具体的培养问题。此外我们对留学生的培养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在多年以后真正的效果才会显现。在课程设置上,加入中国文化课程是有必要的,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重庆大学王本存教授则认为,各个学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很相像,但又各自存在不同的问题。重庆大学法学院也在摸索留学生培养模式。主办方陈云良教授认为留学生来华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有所成,不是来旅游的,我们也希望学生归国后能成为优秀人才,所以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为“培养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他们在国内一般都是优秀人才,如果他不能学有所获,也不会对中国产生强烈的好感。对于培养模式、培养标准,陈云良教授认为要实事求是从现实出发,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不能按国内学生的标准统一要求留学生,应当另外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应当加强双语教学力度。
付玉明教授发言 王本存教授发言
陈云良院长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本次会议在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位专家学者具体介绍了本校情况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而且就相关问题普遍达成了一些共识。例如,开设中国文化课程,传播中国文化;增设汉语法律课程;对留学生实行项目培养制;各个学校进行师资共享等。此次会议是全国第一次法学专业的留学生培养工作会议,具有重要的国际化战略意义和强国意义,我们希望这次会议成为法学专业留学生培养工作的转折点,从注重培养数量向注重培养质量转变。由于时间紧迫,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深入讨论,希望明年继续举办下去。